夜鹭已成苏河湾一景,梦清园变为主要栖息地


纪延卓

关注


现在的苏河湾景观,除了千树广场(二期工程明年秋季竣工)、梦清园、沪西救火塔、造币厂老大楼、风采各异的桥梁、绵长的苏州河步道和晚间璀璨俏丽的夜景外,还有什么新看点呢?
那么就让我来悄悄地告诉你,苏河湾的水鸟自然景观也非常吸睛。目前苏河湾的水鸟主要是夜鹭和小白鹭,江鸥也偶有出没,从种群数量上来看,夜鹭与白鹭大概在三七开左右。
观鸟每天有两个时间段,一是在早晨六七点,天气比较凉爽,四周宁静,水鸟主要是觅食,为争夺食物,水鸟之间争夺打斗频繁;另一时间段是在傍晚,除了觅食,还有求偶、玩耍。
本文主要介绍夜鹭的生存繁衍。苏州河开始逐步变清,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综合治理苏州河工程的一期工程开始起步。有句俗语叫做“春江水暖鸭先知”,河水干净不干净,有时人说了不算,而是水鸟说了算。
苏州河变为浑浊黑臭的河流后,水生物逐年减少,最后连生命力顽强的河鳗也出局了,那是最糟糕的一段日子。


2004年春天,我成为中远两湾城的居民。当时我就欣喜看到了苏州河上空零星的水鸟,起初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鸟,流线型的身躯,浅灰或深蓝色的羽毛,看上去挺漂亮,后来得知它的大名叫夜鹭。
夜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夜鹭一般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
夜鹭有夜出性特点,喜结群,常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结群隐藏于梦清园密林中,在高大隐蔽的枝桠上筑巢,对雏鸟很有爱心。人们常见夜鹭嘴上衔着小鱼、泥鳅,这是准备去喂养雏鸟的。
夜鹭本来是属于躲在深闺里的一种水鸟,胆子很小,见到人就逃之夭夭。可苏州河的环境,将水鸟的胆子也练出来了。它们见到人,在安全距离十米之内,它不会飞,只是警惕看着人,盘算会不会伤害它,假如再走近,它会飞走。



我在傍晚外出踱步时,长期观察水鸟的生活习性,发现夜鹭属于一种比较安静的鸟。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如无干扰或未受到威胁,一般不离开隐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时才突然飞走,边飞边鸣,鸣声单调而粗犷。
夜鹭平时的食物,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通常于早晨、黄昏后从栖息地分散成小群出来,三三两两于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单独伫立在水中树桩或树枝上等候猎物,眼睛紧紧地凝视着水中。清晨太阳出来以前,则陆续回到树上隐蔽处休息。
现在的苏河湾,夜鹭四处可见,多数是三两只结伴在空中飞翔,这种飞翔主要是情侣飞、母子飞。成群的夜鹭飞翔,主要集中在梦清园附近,这里是水鸟的主要巢穴所在地。
进入新世纪后,夜鹭的种群数量连年增多。若果人们留意的话,沿着苏州河一路向西,可以说整条河都可见到水鸟的踪迹,只是越向西,水鸟的水鸟会逐渐减少。
为何夜鹭的种群数量剧增,这里主要包含了三大因素:一是苏州河水逐步变清,这是最关键的主因;其二是市民对水鸟的呵护,眼下的两岸原住民对水鸟非常友善,不会用气枪去偷猎,不会去惊扰它们;其三是有不少市民前往苏州河放生,这些放生鱼多数都漂浮在水面,要捕捉的话,根本不在话下。
夜鹭有旅鸟和留鸟兼容的特征,主要还是看生存环境。在苏州河的夜鹭,根据我的判断完全符合留鸟的一切条件,从气候来看四季分明,特别是到了冬季不会太冷;另外食物资源丰富,所以苏州河的夜鹭看上去特别壮硕丰腴。


目前的梦清园正迅速成为数千夜鹭的乐园,它们在这里快乐地吃喝拉撒、繁殖后代,苏州河的鱼儿频遭吞食。公园内、中远两湾小区内,经常能再地上看到一片白白的粪便。我们小区的私家车,在某些区域只要停上一夜,车顶上就一狼藉。
在梦清园临水的树林中,到处是夜鹭的巢穴,有时一棵大树上就有几十个鸟窝。若不怕腥臭的话,往深处探秘,顿觉一片臭烘烘的鸟粪气息弥漫,鸟粪将树叶几乎全都涂成白色;嘈杂的鸟叫鸣声,令人耳鼓发麻。
在苏河湾,我见到有些摄影爱好者,他们是专门来拍水鸟的。有时他们的外衣上都沾染了鸟粪,可他们不在乎,他们的注意力全放在捕捉精彩的画面上。
苏河湾水鸟的故事很多,一篇短文难以概全,只能蜻蜓点水略说一二。听完我说了夜鹭的故事,你有兴趣前来一探究竟吗?这太有趣啦!

2023-08-15 14:22
作者:纪延卓
图片来源:纪延卓
来源:申活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