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温度动辄飙到三十几度,地铁空调跟不要钱一样地开,但在漕宝路地铁站,1号线和12号线的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
走入漕宝路12号线站台,大厅以绿色为基调,大厅宽敞明亮,走过长长的换乘线到1号线,大厅却是灰扑扑的,且整个空间都比较幽暗狭窄。为什么共用一个名字的两条线相差如此之大呢?
从它们的编号就可以得到原因,它们的建成年代相差了十几年。漕宝路1号线这个站点始建于1995年,被称作上海“最古老”地铁站,1号线“最小车站”、“特殊结构车站”,且因为紧邻着医院和殡仪馆,这里还有一些诡异的传说。
“最古老”地铁站就不说了,“最小车站”是名副其实的,漕宝路1号线的站台十分逼仄,除部分为直线段外,宽度由北向南呈渐减变化。因内部空间狭小,站台最窄之处仅有4米,两个人伸开双手几乎就可以从左边的门碰到右边。
且因为没有空间安装自动扶梯,不少人都抱怨过,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这个奇形怪状的无障碍电梯平时是不开的,需要无障碍上楼的时候才会使用。
“特殊结构车站”则是因为他同层不通的两个站厅,不少人在这里迷过路。
姚女士告诉小编,她刚搬到这边住的时候不晓得漕宝路有两个站厅,当时出站时爬完楼梯梯就蒙了,怎也找不到2号口,兜了一圈也只有1、4、5号口,问了服务站才明白,这里的站厅还分为南北厅,2、3号口还要原路返回再从另外一个楼梯走上去。
漕宝路地铁站主体结构共分上下二层,上层为站厅层,下层为站台厅。因龙漕路地下管线而设置的管廊结构横贯车站中段,致使整个车站的站厅层被分隔成互不相通的南北二厅。
走错路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没有看清楚站厅,反反复复穿梭于地上地下,还只能靠楼梯,想想都觉得很累,尤其是1号线这里的空调还不是十分“给力”。刚从12号线转到1号线的小编都能明显感觉到两边站台温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12号线就是穿着短袖短裤都可能会冷,1号线这里却是坐在椅子上的乘客都要拿着把扇子扇风的,在两边列车进站的时候还会有一股热风吹过。地铁乘务员跟小编说,“这里的温度一直都是这样,不能跟12号线相比,但如果感觉到热的话,可以到空调口下边站着。”走到空调口处,这里吹出的风又是十分冷且足的,因此与其说是空调的问题,还不说是车站的特殊结构,让这里的温度始终低不下来。
从12号线转到1号线的狭长通道里有一段也是异常闷热,站在通风口底下都只能感觉到热风。
至于那些奇奇怪怪的传说,因为漕宝路地铁站挨着龙华殡仪馆,附近还有八五医院、市八医院,一条路上皆是直面“生老病死”的地方,这里自然免不了一些怪谈。比如鬼打墙、迷路、走不出去,这完全是特殊结构的问题。再比如,有乘客掉下站台,有奇怪生物出没等等这些基本上是有心人的添油加醋,有摄像头有无数工作人员,很多故事就不攻自破了。
小编信奉科学主义价值观,对于这些故事自然不信,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查一下这里的古怪传说,温馨提醒,最好不要晚上看哦。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每天都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乘坐地铁出行,地铁体验也成为了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的话题,无论是宜山路地铁站、漕宝路地铁站,每个站点都有一些故事等待着大家去挖掘,而这些故事和地铁亦会随城市发展不断延伸,在不同时代留下不同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