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个“大上海计划小径”!让人们走进杨浦的百年市政


赵金华

关注

据悉,为彰显历史文化特色,长海路街道正在打造一条历史文化特色骑行线路,途经三十六宅、杨浦图书馆、体育学院绿瓦大楼、“飞机楼”等,让居民群众在人文游览中放松身心、强身健体,更让市民游客走进长海、亲近杨浦。

这使人们想到了当年的大上海计划~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和百年红色工运是工业杨浦转型知识和创新杨浦的重要资源。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是百年工业华丽转身的典范。百年大学和百年红色工运为知识和创新杨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以大上海计划为代表的百年市政,尽管已列入上海保护或优秀建筑,然而还是鲜为人知。许多游人慕名前往,往往无果而终。

须知,1927年7月,为打破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垄断上海城市中心的局面,新成立的上海特别市政府根据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思想,提出了“大上海计划”。当时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政府千挑万选看中了江湾。这里南连租界,北接吴淞,左依浦江,右傍淞沪铁路,属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征地7000亩,筑路、建楼,大搞基本建设。当时规划了呈放射形、由五条马路组成的五角场,以“蜘蛛结网”一般布局的道路,并以“国”“政”等字开头予以命名,逐步建成了市府大厦、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医疗机构、航空博物馆及“三十六宅”等配套设施建筑,并一一投入使用。杨浦由此而成为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唯一践行地。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当年大上海计划的在建项目如今大多已作为上海保护或优秀建筑,并成为杨浦四个百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面广且分散多处,一般市民寻访起来并不容易。【建议编织“大上海计划小径”】利用市政步行道路,将散落各处的景点串珠成链、编织成网,以步行道网络,串联起各处市政景点,形成“大上海计划小径”。同时开发人行导览系统,增强大上海计划中市政建筑在公共交通道路上的展示度,丰富人文徒步和骑行体验,大大提升游客参观游览的体验度、舒适度和满意度。

孙中山先生于1918年至1924年在上海期间先后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连同《会议通则》编为《建国方略》。而“大上海计划”就是根据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思想而提出的。上海已有黄浦区围绕一大会址而形成的红色小径。杨浦如建成这条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唯一践行地的绿色小径,对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在人民城市理念发源地,光大中山思想和践行中山精神,推动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将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23-11-25 10:07
作者:赵金华
编辑:赵金华
图片来源:赵金华
来源:申活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