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忆起“孵混堂”


沈顺南

关注

近期,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居家附近一家沐浴室的顾客又多了起来。由此回忆起小辰光跟着大人“孵混堂”的往事。

上海人喜欢把轻松怡然的事,叫做“孵”(音bu),比如,晒太阳称为孵太阳,茶馆里喝茶说是孵茶馆等,而去浴室泡澡则叫作“孵混堂”。小辰光,居民家住房条件不好,大都没有浴室,到了寒冷的冬天,在家里洗澡容易受凉感冒,很不方便,人们就会去附近浴室洗澡即孵混堂。

孵混堂,曾是上海人觉得很适宜的生活方式。那时,浴室遍布大街小巷。我家弄堂对面就有一家解放初期开设的新路浴室,不远处还有黎明浴室、大统浴室。新路浴室共有2层,楼上有“沙发座”,洗好澡可以泡茶喝,躺在沙发椅上怡然自得地小憩,浴资是2毛钱。楼下则比较简单,只有一排长椅,洗完澡只能坐着休息,价格比楼上的便宜一半。跟大人去浴室洗澡大都在价格便宜的楼下,对我们小孩来说也无所谓,因为,除了更衣和休息的环境不同,洗澡还是同一个浴池。三九严寒的冬季,跟着家里的大人去混堂里汏浴,从滴水成冰的世界,走进温暖如春的混堂,感觉十分开心惬意。因为洗澡时,我们小孩可在大池里来来回回“游泳”戏水,不论洗多长时间,澡堂里一直是热乎乎的,不像在家里洗澡那样,担心洗澡水会渐渐变凉,匆匆忙忙的,很不舒服。

有时,父亲也会带着我们去浴室享受2毛钱的“沙发座”。买好洗澡的筹牌后,踏进二楼房间,服务员热情地迎上来,把我们引导到座位上,帮我们打理脱下的衣裤,用长长的丫杈头将衣裤挂在上面的衣架上。在澡堂门口更换木拖鞋后,我们就踢踢踏踏地进入澡堂了。浴池水面上冒着袅袅热气,如烟似雾。我们小孩先把脚轻轻地伸到池里,慢慢地试探着温度,然后进入池里,让水慢慢浸润全身,而后开始戏水玩耍。不少大人则浸在池里,头部垫块毛巾,靠着水池的围栏,闭目养神,享受“孵混堂”的快乐。几个熟识的老客在浴池里边泡边聊。等泡到全身通红,才起身在池外涂肥皂,擦洗除垢,到淋浴间冲洗。有的还请搓澡师傅搓背。泡澡后在沙发躺椅上小憩,服务员会给浴客盖上浴巾,递上热毛巾,端上一杯热茶。有的浴客还趁打瞌睡时,请师傅扦脚、捏脚、挖鸡眼等,当然这些项目包括搓背是要另外付费的。有时遇到洗澡的人多,而躺在沙发椅上休息的浴客又迟迟不愿离去,服务员会不时地递上热毛巾,向浴客“豁领子”,请求让位子给后面的客人。

老浴客说,冬天“孵混堂”,既可清洁皮肤驱寒气,又可消除疲劳提精神,具有养生效能。不过,“孵混堂”时间也不宜过长,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记得有一次跟着舅舅去浴室洗澡,见一位年逾古稀的浴客,出了水池后,踉踉跄跄地走了几步后昏倒在地。大家立即将他扶到外面的淋浴间,服务员用凉水浇在他身上,老人慢慢苏醒过来……原来,这位浴客当时在水池里连续泡了一个多小时,造成了缺氧。

那时,浴室虽然不少,但一到过年,就人山人海。根据传统习俗,剃头、洗澡、大扫除是大多数家庭过年前的“三部曲”,以示除旧迎新。这时,不少浴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有的浴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都提早开门迎客。好不容易进门了,还没有位子,而且头顶上的挂衣裤杆也是满满的,没有一点空当。一旦看到有人洗完澡在穿衣服,就赶快脱衣,让服务员挂上去。随后走进澡堂,跳进大池。因为人多,浴池里的水早已浑浊,洗澡真的变成名副其实的“孵混堂”。在浴池里泡好身体,想到淋浴间冲淋,几个莲蓬头旁都围着人排队等候。等不及了,只能用小小的洗脸盆解决冲洗。

如今,居民住房改善了,生活条件好了,寒冷的冬天在家里洗澡有空调、浴霸、取暖器,所以街头沐浴行业明显减少。但到了寒冬腊月,仍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还是喜欢到浴室大水池里去泡澡,感受“孵混堂”的情趣。

2023-12-21 17:45
作者:沈顺南
编辑:沈顺南
图片来源:沈顺南拍摄
来源:申活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