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岛酒店的旋转门里走出来,穿过马路,安德鲁带我们走上外滩观景平台。
“我为什么选择外滩?因为我感觉这条路没有尽头。”这是他喜欢上海的原因之一,“所有的河滨道都非常长,你在河边漫步的时候不会碰到让自己不得不停下来的地方。”
作为一个“上海人”——他愿意这样自称——他有时会在早上6点来这里坐坐。手里拿一杯咖啡,看本地的老年人静默地打太极,不受干扰地欣赏那些无声的建筑。他觉得,很多时候沉默比语言表达得更多。
这些建筑总是提醒着他,自己当初选择上海定居的原因。
第一次来上海是2014年,他立刻发现,“这里的建筑很有特点,它们形成了老派和新式的融合,仅这一点就把上海和世界上其他城市完全区分开来。”
这名在俄罗斯读建筑系的学生觉得,自己从大学书本上学到的内容出现在了现实世界里,“我亲眼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建筑是怎么结合美观与舒适度于一体的。”
此后他因为商务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来来去去,直到2016年大学毕业后来上海生活。两年后,他进入东华大学,开始学习中文。
几乎是一搬到上海,安德鲁就开始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当抖音上的粉丝积累到1万的时候,就有赞助商陆续找上了门,他开始接一些广告。渐渐的,这成了他的全职。
的确没有什么比自媒体人更适合他的职业了,他觉得自己好像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大学时代,他就是学生会主席,这决定了他总是面对着大批观众,也就是学校里的其他学生。你可以想象,在所有的活动和集会中,他都是在台上的那个人。
将短视频发展成自己的主业后,他必须适应的是工作方式的改变。他们是一整个团队,有摄影师、视频剪辑、助理,造型师……他必须根据不同的项目,对其中的每个人进行任务的划分。
自媒体这一行经常让人身不由己,为了保持足够的曝光率,他如今尽量做到每天一更。即使有其他项目要忙的时候,也必须保持每周两更的频率。
对于他而言,创作的灵感几乎都来自上海和上海人。
“我平时很喜欢散步,当我散步的时候我会观察到这座城市里正在发生的事。在我的很多视频里,我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复刻了一遍。我想,我的创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映射了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
也许他们从他的视频里找到了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可能就是很多人喜欢看我视频的原因。”
他没有料到“大杯喝酒”的视频会走红,甚至成为表情包。尽管在那之前他已经是一名视频博主,但如今回想,他觉得那时候的自己“考虑得不多”。
“所以虽然很多人抵触年龄渐长,而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他说,“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经验的丰富,和思考的成熟。”
“大杯喝酒”的视频走红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在创作的时候把数据和影响力这些元素纳入自己考虑的范围里。“以前,我有很多创作的激情,也生产了很多内容。但是我并不太考虑自己想通过视频表达什么,我只管做。”
在2023年的今天,无数人正在在自媒体领域里拼杀,这其中包括很多外国人。外国面孔早已不新鲜了,会说中文也已经不再是很大的加分项了。要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归根结底还是得展现差异性。
“你得向人们展示自己是谁,以及你的生活哲学。如果受众喜欢你,他们就会关注你分享的各种不同的内容和意见。”安德鲁觉得,“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改变。”
“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我今天是个什么样的人?10年后这个人又会变成什么样?你要向人们展示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他试着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在视频中有所体现。“随着粉丝越来越多,他们在看我,评论我,这也对我产生了影响。我想创作更多节奏慢一些,但更有意义和内涵的内容。”
包括“大杯喝酒”在内,他的大多数视频其实都可以被视为当代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某种脚注。
在其中一个视频里,他心满意足地在闹市区遛着一只狗形气球。非常荒诞的行为,但是配上他作为业余模特的优雅姿态,构成了一副虽然奇特但却让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安德鲁回忆,自己是在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里看到这只气球狗的,他当即便被它的孤独姿态吸引了。
出于某种直觉,他在经店员许可后把它带到外面,遛了一圈拍了个视频后又还了回去。他的直觉没错,视频立刻在年轻人群体中带起了一股遛“气球宠物”的热潮,他认为潮流兴起背后的原因是这种行为切中了当下年轻人孤独的精神状态。
事实上,他的很多视频里都呈现出一种优雅和荒诞并行的风格。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很多灵感来自我周围的一切。”他解释,
“我注意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想要显得光鲜亮丽。但命运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难抑承受的东西,让你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有时候你的反应会非常可笑,这是我的理解。”
灵感不是时时刻刻都会产生的,有时候,也许要等很长时间才会出现一个很棒的点子。这意味着,等待成为他生命里的一种常态。
“我之前并没有考虑过关于瓶颈期的问题,因为我本能地喜欢人生中每个时期。”这不是说他没有遇到过挫折和磨难,但是这样的时候安德鲁会告诉自己,“生活一定是想教会我什么,所以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
当他因为我们提到“瓶颈期”而开始回顾人生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在“大杯喝酒”视频走红以后的一段心路历程。
“人们在马路上看到我的时候会说,再多做点这样的视频吧。老实说,我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大家喜欢看一样的东西呢?但也许人性就是如此,我们想看相似的内容,保持着连贯性的内容。而且他们不仅想看相似的,还期望我下一个视频可以走得更远,制造更大的动静。当他们满怀期待的时候,你不想让他们失望是不是?所以这就成了一件难事。”
谢天谢地,他说,自己后来想到了“大雨中喝酒”的点子。它的影响力也很大,尤其是在Ins上。
此时,距离他成为表情包已经整整一年了。“记得当时上海下了一场暴雨,但我正好在别的城市所以错过了。回来以后,我发现每个人都在讨论那场暴雨。我立刻就产生了这个想法,为什么不来一次‘大雨中喝酒’呢?”
但当时没有雨,他们就用浇花的水管制造了暴雨的效果,“大杯喝酒”的2.0版本就这样诞生了。“这个视频的效果同样很好,点赞的人数甚至更多。我看到人们的反映,看到他们有多喜欢这个视频,我决定多做一些类似的视频,做成一个系列。”
关于这点,安德鲁和一些艺术家讨论过。他的疑惑是艺术界一个永恒的话题:同一个主题的创作,究竟是重复还是对自身风格的强化?人们对此各执一词,从来没有一种观点战胜过另一种观点。
显然,安德鲁遇到的艺术家们所持的是后一种观点。“他们说,你得做成系列,这样就会有连贯性,系列作品会有市场。”他回忆,“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的创意绝不仅限于这一个,但因为人们喜欢它,而我又是一个博主,有时候博主需要为自己的粉丝们进行创作。”
在他看来,这些视频虽然主题相似,但背后的意义各有不同。“蓝西装的视频呈现的是一种极度欢欣的状态,让人联想到阳光和假期。如果你觉得很快乐,你就会情不自禁想大口喝酒。而且这样还不够,只能猛的泼自己一脸酒来宣泄这种快乐。”
雨中喝酒的视频则是为了表达一种不同的情绪,“我想向人们展示,当他们感觉到内心伤痛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我想给人们一些希望,他们可以克服人生中艰难的时刻。”
“大杯喝酒”系列如今已经升级到了3.0、4.0、5.0……他强调,每套泼了红酒的衣服都还能穿,“虽然时尚圈充斥着挥霍现象,但我不愿意做一个浪费的人。”
以那套蓝西装为例,他后来又穿着它拍了几个不同的视频。因为搬过几次家而无法带走所有的衣服,他把那套西装给了一名设计师,她在原来西装的基础上又做了另外一套西装。
所有的衣服都需先放在兑了醋的水里浸泡,再拿到洗衣店。
“有一次我去送洗,洗衣店的女孩看到了我的衣服感到非常惊讶。她问我:‘你昨晚的派对应该挺热闹吧?’”
在最近的一个视频里,他则是在大风吹起满地黄叶的萧瑟秋意中怼脸倒了一杯酒,并轻轻呛了一下。于是评论里立刻有人指出,这是第一次看他被呛到。
“是的,这是我身体的一个自然反应,但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我有意做了保留。那也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新的内容。”
他说,这个视频除了满足观众,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因为我想看看,自己的头发在强风中会呈现什么状态,泼酒的过程中遭遇大风,会产生什么效果。”
不应当总是迎合观众,他意识到,自己也应该进行主导性的输出。
“但我首先得想明白,自己想告诉人们些什么?我不想创造同质化的内容,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的。但对此,我还没有找到终极的答案。想要永远创造巅峰的内容,这太难了。”
对于安德鲁而言,还有一个事实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他很少在视频里开口说话。
语言是表达自我的最佳途径,当他主动放弃语言的优势时,就意味着必须通过其他元素来弥补,比如利用肢体动作和自我风格配合环境以及氛围等来传递他想传递的信息和情绪。
“我确实很少在视频里说话,我是有意这样做的。”他承认,
“因为我想吸引来自其他国家更多的观众,而我们都说不同的语言。这是我不愿意在视频里说话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当你什么都不说的时候,也许你表达得更多。”
他几乎总是在构思,“不仅在办公室里想,无论在哪里都会想。洗澡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也在想。你随时随地可能产生一些有趣的创意,重要的是马上把自己的创意记下来。”
当他背包出门的时候,会装一本笔记本,有了创意的时候就记下来。如果没有笔记本,就记在手机里。
睡觉时,如果梦见什么灵感,他也会立刻记录。这意味着有时候大半夜醒来,他会在黑暗中起身抓起纸笔胡乱记几笔。只需要写几个字,它们就会帮助他早上醒来以后记起自己要做些什么。
最近,这个俄罗斯人正在读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
“里面提到《白痴》的第一部分他花了很长时间去写,事实上用了一年的时间。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自己想视频创意,也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也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我以前会担心,耗时这么长会不会不好?现在我觉得,花多点时间并不是坏事,只要你最后呈现给大家的内容是好的。”
他并不是想将拍短视频和写长篇巨著相提并论,但他觉得,自己从大作家的经历中至少得到了一些灵感,瞥到了一些关于创作价值的真谛。
和视频中展现出来的松弛感并不完全一样,现实生活里的安德鲁虽然天性乐观,但也有自己的焦虑和担忧。“相信我,我的生活里也充满了紧张和压力。因为我有自己的公司,我的业务得和人打交道。哪里有人,哪里总是有压力。”
对抗压力的方式之一是练习瑜伽和冥想,每天起床,他要完成一次时间长度在5分钟到30分钟之间的冥想,具体取决于他当天的日程。他觉得,这种练习帮助他成为一个更平静的人,也帮助他理解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去理解他人,却并不真正理解自己。比如说,你每天都发誓要早点睡觉,结果却没能做到。那么你到底是谁?是那个有着良好意愿的人,还是那个一再违背自己承诺的人?”
阅读安德鲁自述请戳:
自述|老外在上海做自媒体博主是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