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观众在看我们的剧的时候,会认为某些场面太过繁华。那是因为,我们要还原的是当时人当时的感受。”
电视剧《繁花》里的上海,和你的记忆中的一致吗?在最近曝光的特辑中,导演王家卫如此解读剧集对1990年代上海的呈现。而在戏外,不断有观众加入讨论,找寻记忆与现实,影视与想象之间的距离。
12月30日,胡歌、马伊琍、陈龙三位主演为东方卫视沪语版《繁花》接受采访。面对新闻晨报·周到记者抛出的“如何看待剧集《繁花》中的上海与记忆中的上海”的问题,他们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作为剧集的核心人物,扮演阿宝的胡歌坦言,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主观的,目前《繁花》的呈现正如导演王家卫所说,只是“记忆蛋糕的其中一块”,“那个时候的上海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他特别提到了观众对1990年代黄河路的讨论,直言自己印象里的灯火辉煌,与剧集带给他的感受是相似的,“小时候我没有去黄河路吃过饭,但逛南京路的时候曾经路过黄河路,我印象当中就是灯火辉煌,一片霓虹”。
所以,现在和观众同步追剧的胡歌感慨,从他个人理解的角度,剧集《繁花》所呈现出的色彩、节奏,与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是吻合的。比如小时候,他常常会看到父亲、舅舅等家人“忙忙碌碌”的样子,这和剧集里所表现的人们对新机遇的“亢奋”如出一辙。“90年代我刚好在上小学,从我的视角来看这个城市,感受是非常肤浅的。但我记得我父亲身边好多朋友都好忙,他们好像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一天到晚都在讲做生意,讲有什么样的机会,外地又有什么朋友来了。从小朋友的角度来说,我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繁花》又补足了我对这个年代的记忆。”
扮演“玲子”的马伊琍,高中时就在上海电视台的舞蹈队当伴舞,青海路、黄河路都是她相当熟悉的地方。因此,第一次见到《繁花》剧组1比1还原的场景,她感觉一切都“无可置疑”,“它是1比1还原的,连一块门板都是,那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在马伊琍看来,影视作品的意义不在于讨论某个场景、某段故事是否真实,“它的作用不是让大家争论这是不是记忆中的样子,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场景都会发生偏差,对我来说,这不值得花时间讨论。”
陈龙则说,他在《繁花》试了四次戏,每一次都是在影视基地搭建的实景中,“连试戏都像真的拍摄一样,摄影还是鲍(德熹)老师,导演也是家卫导演。”在人物的历史细节上,他认为剧组下了功夫。他扮演的陶陶最先做水果生意,此后才慢慢打通了海鲜摊位,为此,剧组专门找来1990年代在上海从事海鲜生意的商人,现场讲解当年的“生意经”。“当年的海鲜商人大概卖一些什么鱼,包括那时候大王蛇很受欢迎,他们把当年大家喜欢的品种告诉了我。”
与此同时,陈龙记忆中也有大人们忙忙碌碌有冲劲的模样。“我叔叔当年差不多三十多岁,和剧中阿宝、陶陶年龄是相仿的,后来他真的离开单位、做生意去了。”他更难忘的是,小时候他的家就在大名鼎鼎的柳林路小商品市场附近,目之所及的是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而来。“那时候,柳林路是上海最火的一条街,全国来批发服装的人都在那里。我每天从窗口看出去,就是大家大包小包拖着行李到这条街,非常繁华。”
也是因为这样,进入《繁花》剧组之后,陈龙一再被勾起那些记忆,“我外婆家就在延安路茂名路口,那里现在的变化也很大了,但我们剧里1比1还原的进贤路,大家还是能看出来它的结构和原来的一模一样,路口的老房子、老建筑都是一样的。建议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