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版《繁花》无疑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那么,小说《繁花》在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哪些文艺创作?胡歌饰演的阿宝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作为电视剧作品,如何集中那个年代丰富的上海元素和上海特征?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话题采访了电视剧版《繁花》编剧秦雯女士。
Q 新闻晨报·周到:《繁花》原著,侬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
A 秦雯:《繁花》小说出版不久我就看了,当时看得废寝忘食,很多年没有那么喜欢一本小说到“希望它无穷长可以一直看下去”的程度了。书里阿宝、沪生、小毛应该跟我父母的年龄差不多大,90年代的时候,我八九岁,已经记事懂事了,所以对我来说,书里的人事物都透着遥远的熟悉感,等我长大,那个时代也已经过去。现在可以通过小说让我回到那个年代,并且得以在其中漫步,看到细节,进入人物,是何其美好的一种体验。
Q 新闻晨报·周到:作为编剧,如何在改编过程当中保留原著的基本特色,又能给演员一定的发挥空间?
A 秦雯:在我2017年进剧组之前,导演王家卫已经有了一个让胡歌一人分别饰演三个角色的改编构想了,阿宝、沪生、小毛三个人每个人都列为单独的篇章,最终定下来还是先做阿宝的故事。
《繁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故事宝库,金宇澄老师很奢侈,是故事的大户,人家写十本书,他拿来写了一本。那做阿宝的故事时,回归当时的年代是重要的一步,在我进入剧组之前,导演已经进行了对那个年代各种背景资料和细节的大量考证和准备工作。从文字到影像——花开满树,我们撷取其中的几枝集中表达,通过从工人阿宝到商人阿宝的变化过程,带动他周围其他人物的成长和变动,让我们看到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和推动。
原著中对于阿宝怎么变成宝总这一段,金宇澄老师没有写,留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两相对照,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拼起阿宝的三十年,也从不同角度拼起一段九十年代的上海生活。播出的时候,大家会看到对于这种对照,在剧中也有特别的方式来呈现。
Q 新闻晨报·周到:电视剧版《繁花》的主线是胡歌饰演的阿宝其成长经历和爱情纠葛,能否介绍一下该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A 秦雯:90年代初的上海。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刚好是三十年之前,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兴起,国企改革,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成立,加上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切都在时刻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每个人都有可能迅速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可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也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无价。
Q 新闻晨报·周到:在很多读者看来,电视剧版《繁花》的上海元素和上海特征太丰富了,作为编剧侬哪能看?
A 秦雯:那是很上海了。导演王家卫虽然很早就离开上海了,但是如果你接触下来,你会知道他可能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更加了解上海人,而且因为他离开过,在一个距离之外关心过,所以他会有多一个角度看待上海和上海人,也更加珍惜和想要保留特殊的记忆和细节。这个特殊的身份可能是很多人不可以替代的。
团队集结了众多本地上海演员,因为是沪语原声,所以工作人员很多也都是本地人,工作中多少都会有一种情绪叫“乡愁”,有的年轻人是之前在国外工作回来的,回到上海之后从事与上海有关的工作。上海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有的长辈经历了那个年代,虽然他们一直都没有离开上海,但是那个逝去的青春年代,对他们来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同时,我们剧组也有其他地方来的工作人员,比如鲍德熹老师,90年代他在广州,他对上海的记忆来自那个年代的媒体和口口相传中,那又是一个新的角度;也有之前完全不了解90年代上海的,工作过程也是他个人的体验和观察的投入过程。
Q 新闻晨报·周到:我们看到《繁花》之前有了广播剧、话剧以及评弹等多个版本,对于电视剧来说,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优势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A 秦雯:因为这几年我几乎一直身在剧组,所以还没有机会看到其他版本的演出形式。每一种艺术形式,肯定都以其独道的方式来邀请观众听众来和创作者一起进行一场对话。电视剧当然是更加直观,比如胡歌演了阿宝,那看剧集的时候阿宝就是这个样子了,进贤路上的夜东京就是这个样子了,某种程度上是少了多样化的想象空间,但体验感肯定是加强了。对创作来说,那就是连夜东京吧台上放了几枝花,几瓶酒,什么样的烟灰缸都要想到,因为在剧中都有可能要展现的,所谓事无巨细。
Q 新闻晨报·周到:在侬看来,《繁花》整部剧带给广大观众的看点有哪些?
A 秦雯:时代记忆一定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导演和整个剧组花那么大精力去还原过去年代场景的良苦用心。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剧中的每个人物都会自成看点。其实《繁花》小说最初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众多人物,你总是不经意会被某一个人的某一段故事所触动,然后金宇澄老师就去讲其他人和其他事了,你也会跟着看,但是那个被恰如其分触动到的瞬间会一直留在你的念想里。
Q 新闻晨报·周到:之前有观众问,电视剧版《繁花》主要演员都是上海人吗?
A 秦雯:很多演员都是上海人,因为剧中很多角色是上海人,需要演员讲沪语。
Q 新闻晨报·周到:电视剧版《繁花》已经在去年的12月27日与广大观众见面,东方卫视在1月2日晚上黄金档也播出了沪语版,侬个人对这部电视剧作品有何期许?
A 秦雯:我个人肯定是希望观众能喜欢电视剧版《繁花》。和上面的问题答案一样,我希望在观剧的过程中,某些人,某些话,哪怕是某些物件,会多多少少“关照”到观众的个人体验,那自己就很满足了。
秦雯,上海人,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2005年,参与爱情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剧本创作工作,从而正式开启了职业编剧生涯。2010年,担任爱情剧《如果爱》的编剧。凭借当代都市剧《辣妈正传》,先后于2013年、2014年分别获得第9届中美电影节中国电视剧最佳编剧奖和第10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编剧奖。2017年,担任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的编剧,她凭借该剧获得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和首届编剧嘉年华年度关注电视剧编剧奖。2020年,担任电视剧《流金岁月》编剧,获得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改编)提名,2021年,秦雯参与编剧的谍战剧《叛逆者》斩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等一系列奖项。同年 秦雯担任总编剧的古装轻喜剧《赘婿》和当代都市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也先后在腾讯和爱奇艺播出,收获爆款和口碑。
近几年,秦雯忙碌于电视剧版《繁花》的编剧工作。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小说《繁花》,由王家卫导演出任监制和总导演,并在2023年12月27日正式播出并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