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健身?运动损伤康复?年轻人纷纷冲向门口的社区医院康复科|两会关注·魔都“懂经”社区医院① - 周到

减重健身?运动损伤康复?年轻人纷纷冲向门口的社区医院康复科|两会关注·魔都“懂经”社区医院①


2024-01-19 13:38
编者按:
是时候对魔都的社区医院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了!
小病小痛能高效地拿上药挂上水;无需排长队,社区就能拍CT,省时省力;大医院做完手术,去家门口医院的康复科,用最先进的设备康复治疗;社区医院新开的口腔科更像一个高端私人诊所……
在魔都,这些年社区医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带来的惊喜也接连不断。
2024年,上海仍在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上海市民们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长什么样?有什么最新的变化?特色门诊为附近居民带来了哪些就医便利?……在上海两会到来之际,新闻晨报·周到关注魔都“懂经”社区医院。
连日走访各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康复门诊、装CT情况,看社区医院是如何用更先进、更亲民、更便利的就医条件,满足市民的“宜医”需求。

年轻人纷纷“涌”向社区医院康复科

“最近,到我们医院康复科的年轻人一下子又变多了!”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门诊诊室里,康复科科长冯媛媛笑着分享了他们的新变化。原来,就在几天前,该中心的健康管理门诊正式开诊,晚间时段的康复中心大厅充满了刷着医保卡来进行健康管理的年轻人。 


“我之前踝关节运动损伤后,在这里做康复,设施先进,效果好又方便。最近在康复中心的视频号看到又新开了健康管理门诊,就赶紧来咨询和预约!”刘先生是该门诊的第一批问诊者,这次他还拉着爱人一起来。

他们的运动方案都是量身定制的,目的不仅仅是减肥,还要实现更加健康。

康复治疗师葛明杰说,健康管理门诊是通过中医体质调理与西医康复运动的结合,达到科学减重的目的,因此会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葛明杰说,为刘先生定制的“运动处方”,就包含针对目前白领普遍存在的腰痛和肩颈问题,在运动前先进行核心和肩胛带的稳定训练;另外还有刘先生想要恢复受伤之前的运动状态,因此还增加了硬拉、实力推、静蹲三个发展全身的动作;以及20分钟达到目标心率的有氧运动来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

“和很多社区医院不同的一点是,我们医院周边商务楼宇林立,因此来我们康复科的除了附近居民,还有不少上班族白领。除了缓解腰痛、肩颈痛等亚健康的问题,我们还想通过一系列的特色门诊让他们知道,社区医院的康复科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康复科科长冯媛媛告诉记者,通过减重门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康复科,刷着医保做健身,在一次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逐步打破了对于社区医院康复中心的“刻板印象”。

“社区医院康复中心能做的很多”

“康复科是做什么的?”这是2019年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新开时,居民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将近4年的时间,远近居民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而中心康复科也成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

在闵行区浦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PT大厅,放着4张治疗床、平衡杠、阶梯、姿势镜和肋木等设备,能站立的病人正在自己练习着站立、行走,4张治疗床上都躺着患者,康复治疗师正坐在一旁帮他们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康复治疗。

“最早这里是空荡荡的一个房间,后续我们逐渐完成了设备以及康复团队建设,到现在,完成了设备的智能化、现代化建设,配备了上肢机器人、天轨、言语认知评估与训练系统等,康复住院床位已经近50张,这支专业的康复团队的人数也达到了27人。年门诊人次达到3300余人次。”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荣说,床位以及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的增长也代表着老百姓康复治疗的需求增长

在PT治疗区,马先生正边戴着耳机听音乐,边在平行杠边做站立和步行的训练。

天轨是用来帮助原本瘫痪等下肢无力的患者行走,为患者独立行走做准备

现在,康复中心算是该中心一个热门科室,周一到周五门诊“开满”还加开周六门诊;50张康复科病床目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这两年,来我们康复中心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发现这里能解决很多问题。”在李荣介绍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物理因子治疗室里人头攒动,来往人员络绎不绝,时近中午,有很多上班族正趁着中午休息时间来做理疗,他是听家里的长辈说社区医院的肩颈理疗有效,就在工作之余抽空解决一下困扰已久的职业病。

还有年轻的妈妈从盆底肌治疗室走出来,她是听同小区的新手妈妈推荐,才知道原来在家旁边的社区医院就能做专业的盆底肌评估和修复,设备专业而且价格亲民。

盆底肌修复对于产后妈妈来说特别有必要,而且有一个最佳修复期,但很多人因为不想大老远跑到妇产科医院排队,或者舍不得花那么多钱,就耽搁搁置了。

社区医院的盆底肌修复就很好,走两步就能到,趁孩子睡着了,花1个多小时做个治疗。

医生给我制定的是一个疗程15次的方案,在社区医院进行盆底康复价格亲民,比其他地方动辄三四千元,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

最近还有一个病人是一个上五年级的小朋友,踢球受伤导致了双膝韧带损伤,走路都很痛,他爸爸带着他来到我们康复中心,我们给他做了冲击波结合中频电疗治疗,小朋友每次都和我分享做一次治疗之后的变化,从走路都痛到上楼梯才痛到背书包上楼梯才痛……现在他已经重新开始踢球了。

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主任王伟说,现在不少在运动中受伤的中小学生、年轻人,也都来到他们康复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重新恢复了以前的运动状态。

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曾经的脑梗患者范先生正在用专业的机器“打游戏”。为了锻炼双手,数字OT训练是范先生的治疗项目之一,用双手控制手柄,调节方向、按键射击,成功击中屏幕中正在飞行的一只只鸟;为了锻炼双腿,则需进行PT训练,康复治疗师让范先生登上了特制的“跑步机”,除了正常行走,还要跨越障碍物等……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之后,范先生原本不受控的手能抬起来了,原本只能坐轮椅也能站起来行走片刻的。

在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门诊,“康复治疗大厅”内摆放着多种智能设备,通过精细化评估收集患者数据,然后开出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比如上肢的机器人、下肢的减重训练,主要适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骨折术后康复等。

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还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站点、居家、养老机构等功能社区,在蒋家巷、武定坊、恒德里设立康复服务站,提供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同时在江宁路街道辖区内的玫琳凯大厦、爱华养老院、阳光之家开设独立康复服务区,为附近老人、上班族提供便利。

……

“以前,人们对于康复中心的作用并没有很好的认知,以为距离自己很远,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运动中受伤了可以去康复中心,肩颈腰痛等职业病调理可以去康复中心,健康的人减肥可以去康复中心,甚至牙疼也可以去……”李荣说,人们对于康复中心的作用了解得越多,对于康复中心的需要就越多

“2023年我们还去拜访了附近的上海市口腔医院(浦锦分院)和眼耳鼻喉科医院(浦江分院),有些中耳炎、有些拔牙之后的疼痛其实通过微波等物理治疗、激光治疗效果很好,我们也采购了激光治疗的仪器,准备开展对炎症疼痛的小激光的治疗。”李荣说,以后附近的居民从五官科医院做了手术,或者在口腔医院拔牙、根管治疗之后仍然感到疼痛,也可以来到康复中心治疗,缓解疼痛了。

大医院做手术,家门口做康复,市民深感受益

都说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体系的“网底”,多年来,这个“网底”一度缺失,随着上海掀开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拥有现代化康复设备、专业康复人才逐步成为沪上社区医院的“标配”,网底被修缮得越发严密结实,获益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我老伴之前脑梗,在三甲医院治疗了一年,又去了二级医院治了半年,之前也是做康复治疗,后来我们准备出院回家,我女儿就来问问社区医院能不能做康复治疗,过来一看不仅能做康复,这里的设备还比我们之前在大医院的先进不少。

李阿姨半年前带着老伴来到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在这半年时间内,老伴在上肢康复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辅助下,进步非常明显。“半年前刚来做康复的时候,我爱人的手完全抬不起来,站起来也有困难,现在他的时候能抬到胸前,还能走两步了!”

“康复治疗师都说他的进步非常大,这半年我们家里人也好过很多,”李阿姨笑着说,老伴生病她一直在陪伴照顾,在社区医院康复中心的这半年时间,除了老伴恢复情况喜人,她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之前在医院陪床,吃得不好也睡得不好,我们家里人也很累,现在挺好的,每天走一刻钟左右的时间陪他来做康复,我们都能住自己家,吃得更好也睡得更好,我都胖了好多。”

像李阿姨这样,从大医院做好治疗,回到家旁边的社区医院继续康复的人不在少数。

在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等待出院的丁先生正在走廊里走路锻炼。

在一次车祸中,丁先生被撞导致腰椎骨折,1个多月前在仁济医院做了手术后,无法站立,经过医生的推荐他来到这里继续做康复治疗。

“刚来的时候我完全坐不起来,只能躺着,全身哪哪儿都不舒服,翻身都特别困难,心里也十分害怕,病房里有一点动静我就会被吓到。”丁先生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医生会根据我的状态给出不同的康复的方案,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我们病人的态度都很好,像朋友一样,现在我能丢开拐杖自己走,甚至还能爬楼梯了”。

说罢,丁先生就开始向在场的康复科医生演示独立行走,在病房的走廊绕了一圈以后,甚至打趣地问“要不要我爬个楼梯给你们看”。

“我们这里的很多病人都是从仁济医院、曙光医院或龙华医院等大医院做完手术,回家之后发现肢体的一些功能还是受限,所以选择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继续做康复治疗。”李荣说,在大医院做手术、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做康复,目前看来是符合老百姓真实需求的模式。

拥有了专业和设备,“还要用服务、用温馨让市民愿意过来”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118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分布在居民家门口。中心均按照功能设置标准要求,设康复诊室、康复评估区、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言语吞咽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区、高频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等,并配备上肢智能机器人、下肢智能机器人等先进的智能康复设备。

如何让有需要的市民都能享受到这些最先进的设备,是不少社区医院康复科带头人正在“攻克”的课题。

很多第一次来我们医院做康复治疗的人都很惊讶,怎么有这么多先进的、智能的设备?!

的确,我们医院康复中心的设备的确比一些大医院更加先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必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里,用上这些先进的设备。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纷纷表示,现阶段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最先进的康复器械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上。

因此,走出社区医院做康复相关的健康宣教也是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的任务之一,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辖区居民做科普,填补其知识空白。

为了增强人们康复的信心,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招募了康复社工,在患者或者家属对于康复失去信心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心理帮助,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需要康复治疗的市民能坚持下去。

我一直跟我们的康复医生说,一定要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让居民们知道能来做康复治疗,也想来做康复。

李荣说,而为了进一步方便患者提高接诊量,他还打算在中心病房区域开辟出一个开放型诊室,这个开放型诊室上午帮病房的病人看完,下午就作为正常门诊对外接诊,“这样又能提升我们康复门诊的接诊量了”。

我们的工作量增加并不是靠自己挖掘出来的,而是居民们对康复有了了解,知道了这些问题还可以去找康复中心,还可以这样更健康舒服地生活。

康复是健康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的网底,也是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便捷可及服务的平台。

市卫健委介绍,2023年,推进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再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10月底,全市顺利完成第三批27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全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总数达到118家。社区康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

在加速铺设的计划遍布全市的“社区康复网底”背后,是上海勇当社区康复探路者的决心和魄力。

🎤两会声音

市人大代表金迎:促进基层医疗康复科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表示,目前社区康复专科人才仍相对紧缺、科研能力较为不足、社区康复在整个康复行业影响力较弱,因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基层医疗康复科高质量发展:
社区康复逐渐展开,人才仍然紧缺,建议加强专业的社区康复人才专向培养,给予更多社区康复申报青年人才托举培养机会,加强社区康复青年人才的指导扶持力度;
考虑将社区纳入康复治疗师规培试点下属的规培基地之一,提高社区康复的影响力;
在康复大全科的基础上,探索社区康复特色,结合社区特点,把防筛诊治康结合在一起,更多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康复服务。

新闻晨报“周到微调查”:社区医院篇
2024年,上海仍在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海市民们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长什么样?有什么最新的变化?特色门诊为附近居民带来了哪些就医便利……
在上海两会到来之际,新闻晨报·周到关注魔都“懂经”社区医院,也邀请广大市民说说体验,提提建议。
https://jinshuju.net/f/p5jPtN

相关报道

两会关注·魔都“懂经”社区医院②在社区医院偶遇一号难求的口腔专家!32家口腔标准化诊室“五脏俱全”

两会关注·魔都“懂经”社区医院③走路“发飘”查出脑梗!居民们看着建设的社区CT室“从有到优”,呼吁手机也能查报告

作者:吴琼 潘文
编辑:吴琼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