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这样一个寒假周末营,可以跟着朱美芳院士一起去月球“造房子”,听科学家郁金泰、程炜用数学揭开“大脑的奥秘”,和拥有百万粉丝的“神仙老师”夏振东在“魔法课”上感受科学的魅力……你心动吗?
1月20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里人头攒动。上海科技馆2024年“科”好玩了——寒假周末营正式启动。
1月19日至2月3日,为期三周的周末营,汇集“上海科普大讲坛”“好奇心集市”“科学LIVE秀”“遇见@科学家”四大品牌项目,精心策划六场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为观众呈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带领观众解锁前沿科技,激发科学兴趣,开拓科学视野,感悟科学精神。
“我听到了音乐了!这也太神奇了,这件‘衣服’能唱歌……”一个小男生侧着脑袋贴在一件衣服上,一边仔细聆听,一边兴奋地对身边的小伙伴说。
1月20日下午,有料、有趣的“好奇心集市”在寒假周末营正式开张。上海科技馆联合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入驻集市,科学“大咖”变身“摊主”为观众现场科普介孔材料、纤维材料。
在东华大学纤维实验室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变身“摊主”正耐心地讲解着纤维的神秘。
这个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如果是普通的聚乙烯纤维它可以用来做保鲜膜、饮料瓶。但大家现在看到的可不是普通的聚乙烯,它不仅可以用来做航母阻拦索、神舟飞船降落伞,还可以做人工韧带。比如运动员受伤,韧带断了,我们就可以用它做韧带代替。
一捆白色的“丝线”看着很是普通,却有着大大的能量。
聚乙烯纤维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防弹服。从普通的警察防止手枪子弹的防弹服,到军人穿的那种可以防冲锋枪的。还有我们现场展示的这种运动员穿的射击服……
现场还有一捆金色的纤维,科研人员告诉大家,这是具有耐高温作用的聚酰亚胺纤维。
消防员穿着它做成的消防服冲进火场,即便遇到了600度的高温也不会化。它除了耐高温,还可以耐酸、耐辐射,所以它还可以用在太空上,抵御宇宙射线。
智能纤维也是现场的“流量明星”,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这种智能纤维是一种可以发声的纤维,如果连上手机,衣服就变成了一台流动的音响。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把这种智能纤维插入大脑。一旦成功,就能使聋哑人通过脑电波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小小一根纤维,也能“七十二变”。现场一位小朋友,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拿起了一根金色的纤维,细细的一根看上去有点像玉米穗。拉起来却有很大的弹性,纤维越拉越长,颜色也不断变化。松开它放在掌心,它便“蠕动”地慢慢变回原样,颜色也变成原来的金色。
假如我们把它做成小姐姐的背包,当背包里的东西装得太多,背包就会通过颜色来‘预警’,是不是也很有趣?
除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朱美芳院士也出现在现场,和孩子们面对面地交流。朱美芳表示:
上海科技馆今年的寒假周末营不仅好看、好玩,礼物也多。观众可以与pepper机器人、“网红”机器狗近距离互动,体验MR科普游戏,了解神奇的环保再生材料,体验STEM课程“万物键盘”,参与新年礼物抽奖,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小黄同学是位小学生,刚放暑假就跟着妈妈来参加周末营的活动了。被现场跟着AI学哑语的游戏深深吸引,尽管队伍老长老长,他还是连着排了两次队来接受挑战。最后终于连闯四关,学会了四句哑语,拿到了礼物。
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玺丹介绍说,上海科技馆自去年启动闭馆升级改造以来,虽与观众们“小别”,但是场馆持续扩大合作交流朋友圈,线上线下活动热度不减。为期三周的“‘科’好玩了”寒假周末营,汇集“上海科普大讲坛”“好奇心集市”“科学LIVE秀”“遇见@科学家”四大品牌项目,精心策划六场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比如,今天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03期特邀朱美芳院士带来新年第一场讲座《地外纤维:一根丝的星辰之旅》。
1月27日上午,拥有百万粉丝的“神仙老师”夏振东带着他的“魔法课”来到科学LIVE秀舞台。他既能化身“激光射手”,还能现场“召唤雷霆”。观众可以现场感受到“隔空移物”“意念掰钢叉”“伸手触闪电”等实验的科学魅力。
同时,科学LIVE秀《浮不浮》《结构的力量》也将演绎气球悬浮、超导磁悬浮和气垫船悬浮等别开生面的互动实验,并邀请观众上台解锁“结构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精彩震撼的科学实验,让观众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举行“科学家主题月”活动。1月25日和2月8日分别是中国舰船减摇技术创始人顾懋祥院士和“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院士的诞辰,上海科技馆特别策划2场科学家主题生日会活动,邀请与科学家同一天生日的幸运观众参与活动。
2月3日前往巴斯夫浦东创新园,通过聆听科学家故事和科普讲座、观摩厂区并参与“小小化学家”实验,让大家感受化工行业催化剂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