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海博物馆在东馆启用首日,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携手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展览于2月2日隆重开幕,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持续至2024年5月20日。
现场开幕式由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主持,现场嘉宾为展览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首次揭开面纱,这件文物于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该文物由上博专家负责修复,并在本次展览中首次公开亮相。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在开幕式上致辞,方世忠表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是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开馆大展,由四川、上海两地文物部门联手打造,汇集了最新考古发现、最新文物修复成果,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展览阵容。我们相信,通过上海这一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以物论史、以史增信,“星耀中国”大展将更好地向国内外观众展现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龙年新春即将到来,希望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乐游上海过大年”,观文博、看美展、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在上海体验具有大都市特点的中国年味。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袁艺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博物馆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地标,有着深厚的海派文化积淀和靓丽的城市文化品牌,这里既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文化的重要舞台,也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本次展览文物,大部分为近年新出土珍贵文物,铜虎头龙身像、铜大神兽、铜猪鼻龙形器等更是首次来沪展出。古蜀文明魅力在上海闪耀呈现,这将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期待展览能为上海市民和海内外观众打开一扇了解灿烂古蜀文明的窗口,给大家带来独特美好的观展体验。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在致辞中表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此次“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的第三个展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长江上游“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代文明中心,隆重推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向公众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特点以及来龙去脉,呈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和五个突出特性,希望观众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
为着力呈现古蜀文明与不同族群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上海博物馆“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向国内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是有史以来涉及借展机构最多的展览之一。
前期,28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被运至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进行修复。在文物修复过程中,还清理出十多件其他小型文物或碎片,其中12件被选为展品一同展出,这也是本次展览的意外之喜。
来自28家文博考古单位的借展文物们分10个批次、5条线路,途径11个省市自治区共25个地级市,跨越1万6千公里,历经借展、点交、运输、布展、养护等诸多环节,克服困难如期抵沪,堪称“万里长征”。
本次展览利用东馆一楼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和二楼第二特展厅约2千平方米的空间,共展出363件/套重要古蜀文物,约三分之一的展品为最新考古发现,同时汇集最新文物修复成果以及首次出省展出的文物,展示了最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全体系的阵容。
本次展览以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为序,通过“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个部分,向公众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和特点,着力呈现古蜀文明与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和开放包容特性。
第一部分为“天行乾道”,展出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金蛙形饰等文物,以阐释古蜀文明独特的古史传承体系与信仰体系。
第二部分为“地势坤物”。四川盆地周围群山环绕,构成一个近乎完全封闭的地理环境,但是穿越盆地的岷江、沱江、长江等又与外界相通,使成都平原处于交通的十字路口。以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原地区,以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吴城文化等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四坝文化、齐家文化等为代表的甘青地区,以及远达海滨地区的各种文化因素纷纷向成都平原汇聚,共同塑造了古蜀文明的辉煌。这种物质文化现象不仅为传世文献典籍中的相关记载提供了佐证,还深刻揭示 了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周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甘青地区文明之间长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史实。
第三部分为“人和明德”。从黄河流域“万邦林立”的龙山时代,到长江流域良渚古城、石家河古城的强势崛起,中华大地普遍步入了早期文明社会。古蜀文明自成体系,传承有绪。考古学研究显示,古蜀文明的源头在川西高原的岷江上游。古蜀人中既有来自西蜀本土者,也有来自西北、西南和东方长江中下游的各个支系,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族群。这些情况表明古蜀王国作为一个地域性政治体很早便是一个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开放系统,它吸纳了来自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的观念、思想和技术,并融为一体。
该部分展出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神兽、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长发跪坐人像和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青铜人头像、石虎、玉剑鞘等文物,体现古蜀文明的社会体系、服饰习俗、祭祀礼仪文化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