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上博东馆 | 上海会客厅 - 周到

他们眼中的上博东馆 | 上海会客厅


2024-02-02 22:10

2月2日上午,作为上海全新的文化地标,坐落于浦江东岸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揭开神秘面纱,对外试开放并喜迎首批观众。

据悉,从2月2日起,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将率先进入试开放,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而当天开幕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也将作为开馆大展。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上博东馆,并采访了参观打卡的中外观众和文博界人士,听听他们对这座文化新地标的看法。

作为上海文化新地标,上海博物馆东馆于2月2日揭开神秘面纱(郑宪章 摄影)

上博东馆喜迎首批观众

当天中午12点是首批预约观众的入馆时间。中午11点50分左右,有不少观众已经在翘首以盼等待入馆,入口处排起了队伍。据悉,1月27日凌晨开放预定后,短短几分钟,2月2日首日的预约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中午11点50分左右,博物馆入口处排起了队伍

诸晓蕾与陆双懿两位市民成为当天上博东馆的首批幸运观众,在门口排队时,她们就被多家媒体“长枪短炮”高度关注。两人从闸机口进入博物馆大门,在通过安检之后,由工作人员引导走进大厅,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向她们赠送了与展览配套的画册。

仍然处于兴奋状态的诸晓蕾告诉记者:

因为我自己在图书馆从事志愿者工作(上图志愿者组长),我跟刚刚退休的陆老师平时都喜欢看展,所以我们在上博公众号有常规观众的注册信息,经常一起订票。1月26日晚上提前设好闹钟,在当天晚上11点50分左右,然后到了晚上12点就开抢了。因为常规观众很简单,只要选几个勾就可以了,所以我的抢票速度就非常快,而且还能帮陆老师一道抢到参观名额。

我们早上10:45约了在附近地铁站碰头,从地铁站走过来大概10分钟左右,因为提前到了,所以先在博物馆外面拍了一圈外景,大概11:20的时候,就到博物馆排队,没有想到会成为第一批观众。

诸晓蕾与陆双懿两位市民成为当天上博东馆的首批幸运观众

此前,诸晓蕾在上图东馆做志愿者时,能从图书馆的7楼看到正在建设中的上博东馆:

上博东馆白色的建筑体非常简约和现代,站在外面拍摄和走进来之后仔细观看,能感觉到建筑线条也比较简洁流畅,不管是现在看还是未来看,它都将成为一种经典。

当天中午,诸晓蕾与陆双懿参观了开幕展和新的青铜馆,他们下午还一道参加了“面”见三星堆活动,制作了两张三星堆面具;之后,两人去三楼看了“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

其他读者制作的三星堆面具(诸晓蕾  拍摄提供)

诸晓蕾认为:青铜馆的大克鼎专用展厅、数字化展示,以及汉代之后的小部分新青铜器展示,这些是她个人推荐的看点和亮点。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是上博东馆的开馆大展,诸晓蕾告诉记者:

我对三星堆文化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为了专门看三星堆,这次才特意去抢上博东馆的参观名额。之前,我曾经去看过上海大学博物馆的三星堆特展(点击见链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三星堆展览,我通过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图册《凝视三星堆》和视频进行学习和了解。

观众在青铜馆内参观(诸晓蕾  拍摄提供)

在一楼,记者遇到了市民徐国富老先生,退休前他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平时喜爱逛博物馆,今天特意来打卡上博东馆这座文化新地标。徐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过了春节就是86岁了。

市民徐国富老先生在上博东馆参观

在博物馆三楼,记者遇到了来自巴西的Walter Carreri先生,他是一家国际食品公司从事咖啡业务的经理。Walter Carreri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二次来上海,也是第一次在上海参观中国的博物馆,作为上海博物馆东馆对外试开放首日的观众,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来自巴西的Walter Carreri先生第一次参观上博东馆

摄影家镜头里的上博东馆

在博物馆二楼,记者遇到了正在拍摄的摄影家、原《上海画报》首席摄影记者郑宪章,他与上海摄影家协会的几位伙伴一道参与了这次上博东馆的拍摄任务,其中有两位摄影家曾和他一道跟踪拍摄上图东馆建筑全过程。

摄影家郑宪章正在上博东馆拍摄

郑宪章向记者展示了当天和之前几天自己拍摄的上博东馆图片,他告诉记者:

周三、周四(1月31日和2月1日),我在这里已经拍了两天了。我自己是看着上博东馆造起来的,展现出非常不一般的建筑外形,所以对这座新地标,我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用镜头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因为上海所有的地标和重大建设项目,自己绝大多数都是从开工仪式一直拍到竣工典礼。

摄影家郑宪章拍摄的上博东馆
摄影家郑宪章拍摄的上博东馆门口的红灯笼

文博人士看文化新地标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知名学者陈燮君认为,“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以一个大展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也是作为上博东馆的试运行和部分开放,在上海的文博史上,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这次的开幕展也是“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三个大展,用这种形式来展示上海博物馆新馆的文化魅力,应该说也得到了第一批观众的热烈响应。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知名学者陈燮君

这次,上海博物馆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向国内28家文博考古机构借展,是有史以来涉及借展机构最多的展览之一。

在第一特展厅,来自岳阳市博物馆的张迎冰先生,在参加上午展览开幕式之前向记者介绍了他们馆借出的兽面纹青铜叠,这件展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岳阳市博物馆张迎冰先生介绍兽面纹青铜叠

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2月1日参加了在中华艺术宫和上博东馆的内部学习。2月2日一早,她作为业界嘉宾再次走进博物馆,参加完开幕式之后,她走进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这里有她非常喜爱的青铜器。对郑亚来说,上海博物馆是她熟悉的地方,她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开启自己作为文博人的起点,并在此工作长达10年,之后在上海文物管理部门和数家纪念馆工作。

郑亚在朋友圈分享上博东馆参观图片

“从1996年初春的上博人民广场新馆,到2024年初春的上博世纪广场新馆,一转身已经是二十八年。”与这些“旧友新知”的相逢,让这些常人看来古老凝重的青铜器,在郑亚眼中却十分亲切,格外温柔。

2月2日晚上,郑亚又前往上博东馆参加当晚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夜色中,灯火通明的上博东馆,如同链接古今的时光宝盒。”

夜色中,灯火通明的上博东馆(郑亚 拍摄)

上海博物馆2月2日下午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东馆预约规则及进馆流程,主要包括:

1.2024年2月2日起东馆预约放票时间调整为每日中午12:00。自2月2日起,个人观众可提前7日(含当日)通过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GO上博-参观预约”栏点击进入“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预约。如2月2日中午12:00可预约2月2日至2月8日门票,以此类推。

2.东馆预约每个订单最多预约3人,每张身份证件每日限约1次。预约未取消爽约2次的账号将在第二次爽约的30天内被取消预约资格。上海博物馆将及时更新预约名额池并释放名额。

3.为向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上海博物馆东馆仍采取分时段实名预约参观制。参观当日,观众须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核销入馆。未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人,需监护人以其户口本上的身份证号码代为预约,参观时请携带好户口本,以便核实预约信息。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及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或护照的人士,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提前预约后,参观当日凭本人有效证件原件和预约凭证核验信息后入馆。

4.不使用智能设备的特殊人群或因特殊原因无法实现预约的海外观众,在我馆有余票的情况下,可到上海博物馆现场预约亭凭本人有效证件原件进行预约。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严山山 卫昕怡(实习生)拍摄、部分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