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记忆中的妇女用品商店:结婚用品在此购买,托儿所就在楼上 | 上海会客厅 - 周到

他们记忆中的妇女用品商店:结婚用品在此购买,托儿所就在楼上 | 上海会客厅


2024-02-16 19:37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始建于1956年,座落在淮海中路,是上海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妇女用品专业商店。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从2月25日起,这家经营长达68年的老牌专业商店将暂别新老顾客,迎来新一轮的升级改造。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晨报2月16日 拍摄)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几位老上海,分享他们对当年妇女用品商店的回忆。

《上海会客厅》节目

最后一天营业到元宵节晚上10点

2月16日上午起,沉寂多时的妇女用品商店一下子变得闹猛了起来,从淮海中路由东向西走去,各个门面的柜台前都挤满了顾客,店内的人气直线上升。据悉,不少市民朋友在得知商店即将闭店的消息之后纷纷来购物打卡留念。

一位工作人员与几位老顾客交谈当中表示,商店在历史保护建筑内,装修不会大变,但未来会调整经营品种和经营模式。一位柜台店员告诉几位老主顾,让她们以后可以来时装公司二楼找她,只要记住她是黄头发即可。

据悉,1992年初,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被并入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曾经进行过一场长达半年的装修改建,并于当年10月20日重新开张。

一下子变得闹猛的妇女用品商店(晨报2月16日 拍摄)

虽然闭店改造的消息已经传出,截至2月16日中午12时,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并未在店内张贴任何公告,也没有通过网络渠道发布闭店消息。在商店位于思南路的一侧,联通营业厅张贴的通知上面写道,为配合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改造升级,营业厅将暂停现场业务办理。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将营业到1月24日晚上10点,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因为当天恰好是周六。记者发现,妇女用品商店是周五和周六营业到晚上10点,而周一至周四以及周日是营业到晚上9点半。

联通营业厅张贴的通知(晨报2月16日 拍摄)

老卢湾记忆中的妇女用品商店

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沪语专家、上海大学副教授丁迪蒙老师已经得知了妇女用品商店即将闭店的消息。对于她来说,妇女用品商店实在是太熟悉了。非常有缘的是,丁迪蒙1956年出生,而那一年恰好妇女用品商店开业,可以说是商店的同龄人。

丁迪蒙从小就住在妇女用品商店的斜对面,她家的那条弄堂叫五凤里,出弄堂,对面的弄堂是四明里。左面是老松顺饭店,右面是皮鞋店,再朝重庆南路方向走,有“淮国旧”和青鸟照相馆:

我小学是在长乐路上的,放学回家就在弄堂里玩了。中学读的是向明中学,是在瑞金一路上的,每天要来回走淮海中路四次。前面三次是沿着淮国旧这边直走,重庆路,成都路,到瑞金路转弯。但到放学回家时,就都走对面了,一路走一路看,淮海路上人特别多,穿着打扮也都不同,细细品,到妇女用品商店,就跑进去观察,是否有新货了,是否重新布置柜台了。若有看中的衣服,就回家告诉父母,硬拉他们去看看,希望他们也觉得好,愿意替我买。因此,妇女商店是每个礼拜都要去六趟的,除了周日不去,周日商店是人满为患,挤都挤不进去的。

市民在妇女用品商店选购服装(资料画面)

丁迪蒙告诉记者,她在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时的物品大多数都是在妇女商店买的:

可以挑选的物品多,种类全,其他商店都东西看不上眼的。我结婚后住在五角场附近,但每逢周日还是要回淮海路的,只要到了家,稍与父母说几句,便出去兜淮海路了。妇女商店是必须进去看看的,有合适的一定买。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造南北高架,我家就在淮国旧隔壁,动迁搬走了。

说起老底子的妇女用品商店里,丁迪蒙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的商店里灯开得很亮。从重庆南路到雁荡路的一个个门面,很是气派:

妇女商店分不同的区域,卖各类商品。有卖绒线,开司米的柜台,颜色多,种类齐全。有全卖羊毛衫的柜台,一进去,各种门类的羊毛衫,在各个不同专柜等着不同需求的顾客。有卖绸缎被面的,品种和颜色多得让准备结婚的恋人挑得眼花缭乱。

快到雁荡路的转角处那里,是分不同季节卖不同服饰的。冬天,里面的各类羽绒服,在其他地方难见到,到了夏天,漂亮的真丝连衣裙,让爱美的女性顾客流连忘返。

市民在妇女用品商店选购服装(资料画面)

对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来说,妇女用品商店有他儿时的记忆,六岁之前他就住在附近,而他的托儿所就在妇女用品商店楼上:

对我来说,这幢楼就是母校般的存在,因为托儿所就在商店的楼上。那时候到了妇女用品商店,一个目的是要上托儿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到复兴公园转一圈。培文公寓的马路对面就是著名的“淮国旧”,在小说《繁花》当中,贝蒂一家在旧货商店里面找那架钢琴,这个情节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老卢湾都懂的梗。

王启元小时候的托儿所就在妇女用品商店楼上

老建筑由法国人设计,市民期待未来成为网红打卡地

培文公寓原名培恩公寓,是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赉安的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因为国内对于赉安的研究较少,该公寓的知名度显然不如武康路的武康大楼。

作为海派文化人士,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吴飞鹏在《来自法国的上海人:建筑大师赉安传奇》一书中介绍了赉安洋行在上海设计的建筑作品。而其建筑高度在当时的霞飞路(今淮海路)也是最高的,可以说是这条马路的“巨轮”建筑。

1930年末,在霞飞路(今淮海路)上出现了一幢体量巨大的咖啡色高楼建筑。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城市增添了一股大气稳重的城市风貌。这件作品的诞生展现了设计师能够明确掌握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特征和装饰派艺术风格的能力。

1931年11月,赉安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赉安洋行搬到了公寓九楼,在此办公长达12年之久。

培文公寓原名培恩公寓,是由赉安洋行设计

在吴飞鹏看来,培文公寓是上海最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在1930年代是极其辉煌的建筑成就。而武康大楼成为网红,与其周边放射状马路的法式风貌有关,其建筑的观赏性比较强。

吴飞鹏个人认为,培文公寓是现代主义风格沿街的大型组合建筑,位于一楼的店铺应有时尚且符合时代气息的风貌,他相信这次妇女用品商店的更新是为了淮海路更好的明天。

听说妇女用品商店要歇业改造,市民、退休职工吴国俊在2月15日晚上也前往淮海路打卡留念:

这个店对老上海有特殊感情,在计划经济年代,它是爱美女性常常光顾的商店。新潮的服饰、被子、鞋帽、手提包、内衣及女士用品往往在这里率先推出。商店也打出“美在妇女”的口号吸引女性顾客,特别是要新婚的男女,基本上都会在这里选购。

妇女用品商店夜景(吴国俊2月15日晚拍摄)

吴国俊告诉记者:“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未,我妻子也在店里买过一件紫色呢大衣和一件米黄色羊毛衫。当时上海产服装非常吃香,外地人都会托上海的亲朋好友来此代买。而妇女用品商店的商品就是质量好、品质高的代名词。”

作为老上海,在吴国俊看来,培文公寓和上海的武康大楼、黑石公寓一样,都是上海经典历史建筑,他希望通过商店今年的升级改造,让培文公寓也成为上海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进而促进旅游和商业的发展。

据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妇女用品商店最快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升级改造,重新回归淮海路商圈。

各位市民朋友,侬去过位于淮海路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伐?欢迎在留言当中与我们一道分享。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严山山 拍摄、剪辑
图片来源:严山山 、吴国俊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