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中考中,有很多学生成功上岸,被心仪的高中录取。记者获悉,今年上海民办启能东方外国语学校今年的首届毕业生中,有多位学生被同一所高中——华师大二附中录取。他们有哪些共同点?有怎样的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上海升学采访了其中的4位同学,来看报道。

被华二名额分配到区录取的杨馨然,性格开朗,学习自主性强,是师生心目中的“优秀中队长”。初中四年,她一直把华二定为目标,为此她每门学科都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牢固,综合成绩稳定,一模、二模均名列前茅。
“‘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是我学习制胜的法宝。”她分享,对于理科来说,需要通过思考搭建起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要注重错题的复习,每一道错题都要吃透,清楚错误的点是什么,保证之后不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每一次错题的总结也是在完善知识体系。对于文科来说,需要记背的内容要肯花时间记背清楚,及时地复习每一天学习到的新知识。而开卷考试的科目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课,注重书本。“中考的试卷并不会很难,因此心态和细节就尤为重要。保持平静的、沉浸的心态,养成仔细的审题和做题习惯会很有帮助。”她说。杨馨然热爱阅读,善于表达。她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文学素养,课业之外能坚持读书,积累文学常识。在启能的“一带一路”探究课程中,她的3篇学习心得被收录进优秀读书笔记集。此外,她的诗配画作品《春晚》还被收录在启能优秀原创诗歌小辑。她也热爱古诗词,多次参加古诗文大赛并获奖,在学校飞花令比赛中获得九强令主称号。她还热爱科学,曾参加了多项市区科创比赛活动,获得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课外时间,还她热爱运动,喜欢游泳、滑雪以及乒乓球,在汗水挥洒中,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同时,她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公益劳动。还获得了2023到2024年度红领巾奖章四星章,浦东十佳个人三星章。“这些经历让我更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说。

干卓吟此次也是被华二名额分配到区录取。她认为,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以及说到做到的行动力是她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最大法宝。
“首先,心态很重要!我在初中四年成绩一直保持稳定,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我的‘平常心’。从考前日常生活来说,我把我的焦虑归结为‘自己意识到自己不够努力’而产生的,因此没有什么比加倍努力更有效的良药。切勿因其他同学的内卷或摆烂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因一道做不出的难题而妄自菲薄,不因一次失败而轻易否定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聊到考试时的心态,干卓吟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方法,把自己代入教研员老师的视角做题,把“这道题太难了”改成“这道题出得很好、有水平”,把“做不出题,完蛋了”改成“我都做不出,别人也做不出”,可能会有奇效。当然,真正考场上是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想一些心态问题,专注于这道题,勇于跳过看下一题,是考试的调整秘诀。其次,有意义地刷题。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刷题是必要的,但无效刷题只会浪费时间。以模卷为例,鉴于学校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些模卷,自己额外刷卷要做到“泛刷”和“精刷”结合。“泛刷”是指整卷计时做题,保持正常考试的题感、把握时间分配、找到自己最薄弱的部分。“精刷”是指针对自己不擅长的部分练习,例如只做基础中档题或压轴难题。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例如每天做一套数学模卷。每次做完都要及时批改、订正、整理不熟悉的知识点和做题思路,之后只要复习整理本,就不用再到处找卷子啦!第三,重视基础,全面发展。基础题和不偏科是中考发挥出色的重要因素。一直纠结于难题而不重视所谓的“送分题”或偏科,往往不会取得傲人的总分成绩。所以一定要分析自己的强弱势科目、合理分配自己花在每门科目上的时间以及这门学科的努力方向,千万不要忽视背默和概念,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锦上添花。业余时间,干卓吟充分享受着兴趣爱好带来的生活乐趣。从唱歌绘画到亲历各地美景,无不充实了她的课后生活。“即使课业繁忙,我仍会写一些自己生活中偶得的感悟所思,对写作的热爱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此外,市区级的各项艺术类、写作类比赛中都有她的身影,一切荣誉与经历都是对她兴趣爱好的肯定。

被华二自招录取的董昊林对待学习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我认为真正喜爱学习过程是最好的方法。承认应试学习的合理,并在完整的体系下搭建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为了应付焦虑东看看西看看。这样,自然就有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动机,以及坚持学习的勤奋品质。”“另外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阅读、思想、劳动、文化素养等,因为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贯通的。落到具体的应试学习,经验表明问好问题、预习复习的习惯与听好每一堂课一样重要。”回首在启能待过的四年,董昊林觉得自己最幸运的是认识了可爱的同学与优秀的老师们。“启能不仅仅有最棒的校园设施,更有自由友爱的氛围,在这里我们可以在课上与老师争论得不可开交,课下追着老师去办公室打成一片;午休与晚休间在偌大的校园里探寻神秘的地方;体锻课在老师的大音响旁边点歌,体育课看羽毛球高手们炫技……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董昊林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因此课余生活特别丰富和精彩。他曾荣获2022年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主赛道自动驾驶项目三等奖、浦东新区第十八届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活动戏剧专场中学组三等奖。2023年,他获得区少工委颁发的“红领巾奖章”个人二星章,2024年获得了个人三星章。此外,他还是浦东新区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业余时间,他喜欢配音、K歌、跳绳、打乒乓球、骑行等。他说:“我如今骑行已经从单日10公里拓展到100公里,运动时每一次强健体魄都能磨练意志,更让我从中享受与朋友共处的快乐。”
“初中四年,我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严于律己、勤奋刻苦、乐于探索真理、坚韧而有理想的人。而接下来三年,华二给了我一个继续向上的平台。这也意味着我需要为我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 同样被华二自招录取的杨梓涵说。
他认为自己被华二自招录取的主要原因是厚积薄发的积累、始终如一的目标和恒心,不断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向着自己的目标灵活决策。“我认为应当了解自己想要的(也就是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目标,心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热爱是可以战胜困难的,困难越大越是如此。因此,相比于更适合我的、更容易的,我会选择虽然困难但我真正喜欢的部分钻研,这样相比强迫自己学习效果要好得多。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做选择和每天具体学习的时候,不要欺骗自己,努力是成功的垫脚石,惟有实事求是,惟有承认困难、不怕困难,步步为营,才能始终向上。”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小。回顾在启能生活的四年,杨梓涵十分想要感谢班集体:“九(3)班给我一个良好的环境,李老师和同学们既能给我轻松进步的学习氛围,也能给我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我有机会自己摸索,逐渐成长为独立、有责任心的我。”此外,他也想要感谢汤校长和年级主任施老师,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予指引,让他不忘着眼于现实,脚踏实地,谦逊谨慎。记者了解到,杨梓涵业余时间热爱钢琴、书法、骑行等。在外出的机会不多时,他也热爱探索思想的海洋,并借助网络丰富自己的眼界。
据了解,今年上海民办启能东方外国语学校的初三学子在升学方面首创佳绩,仅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张江校区就有6名学生被录取,其中3名学生在自主招生批次被录取。此外,还有众多学生被其他优质高中录取。更为可贵的是,被俗称为“摇一代”的这些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众不同:不仅会学,更会“玩”!
学校党支部书记、初中部汤校长这样说道:这些孩子们正是“有趣的灵魂创造无限的可能。” 双新背景下,教育新生态的构建发人深思——教育改革到底要赋予或者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是知识、才华、智慧,亦或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追求!也许从学校办学理念举措和这些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找到实践性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