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主题展览来沪举办 - 周到

写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主题展览来沪举办


2024-08-01 17:04:2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自由与爱情》,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鲁迅的传播,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

“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展览现场

8月是上海的书香月、文学月。在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即将举行之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以来的第一个引进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博物馆的展览现场进行探访,感受这位匈牙利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学作品。

《上海会客厅》节目

8月1日上午,“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共同主办,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和裴多菲文学博物馆深度合作,引进大量裴多菲相关的珍贵实物,包括手稿、画像、铜像,生前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初版《裴多菲诗歌全集》等。不少文物为首次出境,第一次来到上海与中国观众见面。

“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展览现场

裴多菲是匈牙利伟大诗人,是匈牙利1848年至1849年革命的杰出战士和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以诗歌为武器,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近千首诗。他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同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作战,在26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诗歌作品在匈牙利、在全世界,特别是在被压迫、被侵略的弱小民族和国家里广泛流传。在中国,鲁迅是最早评介裴多菲的人,推崇他“所著诗歌,妙绝人世”。后来,茅盾、殷夫等人陆续翻译了他的诗歌,《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等诗与读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裴多菲是匈牙利伟大诗人

裴多菲也是匈牙利浪漫主义文学的擎旗手,家庭、爱情、甚至是祖国的沙漠都成了他抒情的对象。他在诗歌中呼唤自由,在他的世界里,人民的声音被写成了文字。他为爱而歌,为人民而战,激励着人们追求民族独立。

裴多菲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他的诗歌以鲜明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成为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尤其是在对抗压迫和争取自由的主题上,裴多菲的诗歌激励了中国作家创作出更多充满斗争精神和革命理想的文学作品。从鲁迅到茅盾、殷夫,中国的左翼作家通过文学传播进步思想,唤醒人民觉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这次展览甄选了文物精品100余件,着重展现裴多菲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其精神在中国撒下的点点繁星。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同学诗朗诵《我愿是急流》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文运在当天开幕致辞当中认为:“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社会生活在变,但文学反映时代、鼓舞人民的使命没有变。作家能否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书写出独特的经验和美感,构建一个民族自我识别、自我表达的能力,既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价值观,又形成独立的文化意识和表达方式,是对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裴多菲和中国左翼作家的上下求索仍然具有现代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书写当代史诗、当代华章,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文运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回顾裴多菲波澜壮阔的一生。标题引用自裴多菲在1845年的《我父亲和我的职业》中的自述。他从16岁起被迫辍学,从事过多个职业,游历了大半个匈牙利,由此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立志用大众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后投身革命,倚剑从戎,消失在战场中。他的一生动荡、不安又充满传奇色彩。

展览第一部分“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
儿时的裴多菲,佚名,1834年,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除了展示了大量画像、实物,第一部分还还原了毕尔瓦兹咖啡馆场景。这里是裴多菲和他的青年朋友们聚会、讨论时政的地方。他们在此成立了“十人协会”,倡导文学的新气象,并酝酿了佩斯起义。场景中还展出了裴多菲生前使用过的衣物、酒杯、烟斗、桌椅等物品,让观众仿佛置身风云变幻的历史现场。

第二部分“浪漫主义的革命诗人”,深入梳理裴多菲的文学成就。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近千首诗抒情诗,8部叙事长诗以及80多万字的小说和剧本。他在诗歌中呼唤自由,在他的世界里,人民的声音被写成了文字。他为爱而歌,为人民而战,激励着人们追求民族独立。

展览第二部分“浪漫主义的革命诗人”

第二部分展示了大量裴多菲的手稿和诗作,通过两面巨大的诗歌墙,集中展示了裴多菲手稿原貌,其中穿插中匈诗文对照,以及多版本出版物等,让观众能直面裴多菲的经典诗句,并且感受裴多菲诗歌的影响力。

《致十九世纪的诗人》手稿,1847年2月20日,裴多菲文学博物馆藏

第二部分特设裴多菲名作《自由与爱情》的艺术装置。通过灯光、幕布、立体字等媒介呈现经典诗句,并选取中文、匈牙利语、法语、德语、英语、日语、世界语和拉丁语八种语言,展现裴多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自由与爱情》的艺术装置

第三部分“求新声于异邦”,介绍了裴多菲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标题选自鲁迅《摩罗诗力说》。裴多菲诗歌中蕴含的自由、正义、民族解放的理念,与彼时中国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以鲁迅为首的作家们在裴多菲诗歌的译介中,倾注了寻求民族独立的呼声和决心,极大地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中国读者。

展览第三部分“求新声于异邦”

对于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馆长索尔巴(Csorba László)来说,上海是他比较熟悉的城市。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时,作为匈牙利国家博物馆负责人,他曾经来过上海,当时是为匈牙利摄影家罗伯特·卡帕举办摄影展。罗伯特·卡帕是匈牙利著名的战地摄影师,他在西班牙内战和二战期间拍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1938年来到中国,拍摄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照片。

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馆长Csorba László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在索尔巴馆长看来:“语言的艺术家就是诗人,他们虽然和我们普通人说着同样的语言,但仍然能够以我们无法做到的方式将单词和句子组合在一起。他们说出了我们都认为更好、更美丽的东西。诗人为我们说话。他们的话语传得很远,因为它们蕴含着思想的力量和语言表达的美丽。”

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来自:李元00:0002:34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著名配音演员李元朗诵

索尔巴馆长表示:“这次由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带到上海的展览中包含的一些物品,让观众可以想象裴多菲朴素的日常生活。当然,还有纪念革命英雄的物品。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英雄,他被他的支持者、朋友和同胞热情追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可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的年轻人,挽着妻子的手臂,走在她旁边。……我相信任何看过这个展览的人都会感到遇见了裴多菲夫妇!”

“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展览展期为8月1日到11月30日,展览地点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周家嘴路3678号 )五楼临展厅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来源:周到
视频来源:严山山 拍摄、剪辑
图片来源:严山山 拍摄、部分资料图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