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换乘地铁,轮椅顺畅无阻!今年上海计划改造100个公交站台,还有适老化公厕、机构养老、老年助餐…… - 周到

公交换乘地铁,轮椅顺畅无阻!今年上海计划改造100个公交站台,还有适老化公厕、机构养老、老年助餐……


2024-08-16 20:07:16
8月16日,89岁的童奶奶乘公交到共和新路闻喜路公交站台下车,司机停稳车后打开无障碍轮椅导板,将她送下车。随后,她的邻居一路推着轮椅通过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来到了1号线彭浦新村地铁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在城市的快速更新发展过程中,让老人也感到城市的温度?在政府开放月“每月一访”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上海持续开展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工作,计划今年完成100个公交站台和1200座公厕的适老化改造项目,还将推出60条“敬老爱老”线路,提升老人的乘车体验。 

公交换乘地铁,轮椅也能顺畅无阻

89岁的童奶奶常要坐公交到共和新路闻喜路公交站台,再前往彭浦新村地铁站转乘1号线到十院。因为腿脚不便,童奶奶只能在他人的陪伴下乘轮椅出行。

“以前要先扶她下车,再上去取轮椅,现在直接推着轮椅下来了。”童奶奶的邻居说。

今天,他们乘坐的95路公交车是配备了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车辆停稳后,驾驶员先放下公交车门下方的无障碍轮椅导板,解开轮椅的安全带,再和邻居一起推童奶奶下车。下车后,邻居通过公交站台的无障碍通道将童阿姨送到了人行道上,前面就是1号线彭浦新村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

“现在这样真的很方便,感谢大家为我们老年人服务。”童奶奶说。

一条短短几分钟的无障碍换乘路线,背后是从公交车,到公交站台再到地铁站的共同努力。

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共和新路闻喜路东侧公交站,停靠公交线路多达11条,早晚高峰人流量大。以前,这里的候车亭位置不便,乘客乘车需穿越非机动车停靠区,乘客上下车要穿越非机动车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有时会发生剐蹭。

今年,这个公交站台完成了适老化改造。静安区市政工程和配套管理中心(静安区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彬介绍,静安区将站台候车亭的位置调整到上下客就近位置,将原来1米宽的公交站台板增加到1.5米宽,并对站台区域的非机动车道进行彩铺,起到了减速警示作用,同时在公交站台前端增设无障碍坡道。

“之前的公交站台也有无障碍通道,但是中间还是有一处断点,现在我们把整个换乘路线都完全地贯通了。”吴彬说。

“2023 年,上海完成了 112 个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今年计划再完成100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4个站台的适老化改造,另有28个站点正在实施中。”上海市交通委客运处副处长王义祥告诉记者。

2023年,上海更新投运了500辆童奶奶乘坐的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全市具备无障碍功能设施的公交车有8505辆,占比49.24%,整线配置无障碍功能设施的线路有490条,今年还计划更新投运400辆。

另外,童奶奶乘坐的95路线路是上海即将推出的“敬老爱老”线路。王义祥介绍,上海将推出95路、49路等60条“敬老爱老”线路,从优化服务标准,提升硬件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乘坐体验,目前已完成40条。

而童奶奶的最后一站——地铁无障碍电梯更是已基本覆盖每个地铁车站。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全市轨道交通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在2021-2023年轨道交通大修更新改造中,实施了包括“出入口加装电扶梯”“无障碍电梯改造”、“厕所改造”等多个设施改造项目,加装40台电扶梯、20台无障碍电梯、改造4台无障碍电梯、进行135座轨交公共厕所改造,无障碍设施已基本覆盖每个地铁车站。

公厕改造、机构养老、老年助餐……老年友好型城市里还有这些

白玉路绿地公厕毗邻苏州河,周边有多个居住区,在绿地内、苏河步道游览健身的市民较多,平日人流量比较大。该公厕于2023年作为普陀区样板公厕完成了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也是普陀区首座实行24小时开放和厕纸进厕位的环卫公厕。

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公厕管理员何喜玲介绍,改造后的公厕无障碍通道、扶手等适老化适幼化改造一应俱全。第三卫生间地面采用了防滑水磨石地砖,安装了老人、孕妇、残障人士所必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紧急按钮,同时配备独立的儿童马桶、儿童洗手池,照顾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

“每一个改造完成的公厕上都会有一个适老化厕所的标识标牌。”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公厕管理科科长宋刚介绍,2023年上海已完成公厕适老化改造改造改造227座,2024年计划完成改造1200座,2025年对具备改造条件的环卫公厕实现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全覆盖。

宋刚告诉记者,在推进公厕适老化改造的同时,上海已实现1300余座市民需求特别强烈的环卫公厕按需实现24小时或延长开放。还在2500余座专人看管的环卫厕所实现免费提供厕纸,1700余座公厕实现冬季提供热水洗手。另外,上海智慧寻厕”微信小程序也在优化完善中,开发上线“夜间公厕开放地图”,帮助市民游客便捷到达指定公厕。

除了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上海养老机构也在不断发展之中。

在上海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记者看到这里除了配套的独立助浴空间、会客厅、活动中心、阅览室、手工室、餐厅、康复室等设施,设有医疗机构,与普陀中心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实现老人足不出院就能享受线上问诊、咨询、复诊、配药服务。另外,这家福利院还为周边老人提供社区长者食堂和日托照护服务。

养老机构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骨干和支撑。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养老床位17.28万张,初步缓解了“一床难求”的刚性需求。根据相关文件要求,至2025年,将建成不少于17.8万张养老床位。

上海还积极推进“家门口”老年助餐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市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有1926个,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46个。2024年以市政府实事项目为抓手,继续新建社区长者食堂30家,确保到2025年末全市全市社区长者食堂达到400家、老年助餐点达到2000个,为老助餐服务供给能力应达到25万客/天。

另外,市民政局围绕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一间房”,着眼于提高安全性、便利性,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心。还聚焦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为上海养老服务提供保障。


作者:崔逸星
编辑:崔逸星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