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轻文旅概念,活化耕学文化!暂别市民游客的召稼楼,改造工作正按节点推进 - 周到

植入轻文旅概念,活化耕学文化!暂别市民游客的召稼楼,改造工作正按节点推进


2024-10-02 10:56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古镇召稼楼,原本是假期里市民游客喜爱去游玩打卡的热门游玩目的地之一。不过,由于召稼楼改造项目于2023年4月宣布启动,召稼楼古镇自此“暂别”市民游客。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半,令外界充满无限遐想和期待的召稼楼,其改造工作进展如何?

记者从闵行区浦江镇获悉,召稼楼改造的整体工作正按照月度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中。

召稼楼的改造将力求在文物建筑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体验三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并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使古建筑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整体规划,古镇将植入城市轻文旅概念,明确定位为具有体验性、生态化和独特文化魅力的耕学有机综合社区,有效联动浦江镇区域文旅资源,打造国际化的上海旅游新地标,助力浦江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 项目整体效果图

发展遭遇短板,古镇应时而变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

从三国东吴丹鹤栖息的滩涂之地,到明朝时期人烟渐盛的商业繁荣之地,近千年来,位于浦江镇的召稼楼古镇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中不断增添活力。历经发展衍变,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街巷、桥梁和水系,江南文化的底蕴和海派乡土的特色在这里交融。

召稼楼曾于2008年启动一期修复改造,2010年6月全面完成。2015年,召稼楼古镇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召稼楼古镇有人气兴旺、商业繁盛的一面,也有作为“城中村”短板凸显、难点颇多的另一面。

由于一期开发时间较早,用地布局、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绿地水系等无法满足召稼楼古镇旅游开发建设需要。同时,召稼楼古镇也是一处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陈旧、生活配套缺失,商户与民宅混杂。

召稼楼古镇的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形态破旧,且无证建筑较多;古镇的卫生、排水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环境“脏、乱、差”;因电线老化和排水不畅,高温、台风天气下存在较大火灾隐患和严重内涝现象,房屋安全隐患突出;文体设施、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居民生活环境不佳。

历史建筑缺少维护和活化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建筑风格不协调,布局河道空间杂乱。此外,古镇核心商业同质化严重、业态单一。

时间进入2021年9月,召稼楼古镇迎来新一轮发展规划和更新,其改造升级被列为上海市“十四五”重点旅游投资项目。2022年6月,经上海市住建委审核,召稼楼古镇被认定为“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3年4月,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宣布启动。

■ 古镇效果图

7处文物原址保留、修缮保护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讨论共商,项目方明确了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两大“不变”内核。

召稼楼古镇改造项目涉及闵行区级文物保护点位7处,其中3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区级文物保护点,今后将原址保留、修缮保护。

拆迁工作启动前,项目方专门聘请了历史保护建筑设计顾问团队,对古镇风貌保护区内所有建筑进行勘查甄别,每月对7处区级历史文物保护点位进行现场勘查,拍照留存对比,确保动拆迁过程中40多处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文物点位安全。

未来,古镇2.01公顷核心风貌保护范围内,将保持街区原有的街巷网络和空间格局。

召稼楼古镇现有的农耕文化、城隍文化、治水文化等七大文化将得到深挖展现和传承发扬。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影响下,礼耕堂及老字号商铺等本地特色文化将给予重建或修复,实现文物建筑在保护中活化利用。

届时,游客踏入古镇,可以尽情地欣赏艺术家、文学家、史学家的弘文大作,赏读众多的楹联妙语,在融合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和海派新文化的多种节庆活动中感受强交互性、强社交性、强传播效应的消费场景,助力“以文促旅、以旅养文”的联动效应形成。

■ 古镇效果图

植入轻文旅概念,活化耕学文化

根据整体规划,古镇将植入城市轻文旅概念,明确定位为具有体验性、生态化和独特文化魅力的耕学有机综合社区,有效联动浦江镇区域文旅资源,打造国际化的上海旅游新地标,助力浦江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 古镇效果图

项目将以召楼老街历史风貌区为核心,将召稼楼打造成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商业娱乐和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具有体验性、生态化和独特文化魅力的都市型综合社区。

在风貌保护与传承方面,重点是遵照古镇风貌肌理,优化古镇核心区、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重塑古镇历史风貌特征;结合现有水系,在保护风貌河道的基础上,利用水网河道串联起丰富多元的公共空间,包括湖畔公园、古镇街巷、特色农耕空间等。

■ 古镇效果图

未来的召稼楼古镇将分为三个主要片区,分别为北部晓烟湖轻度假区、中部召楼古镇片区、南部耕读田园片区,将农耕以不同形式融入每个片区,贯彻农耕主题。

■ 项目整体规划分区

中部召楼古镇片区作为古镇核心区,将复兴和活化耕学文化,是召稼楼文化核心载体。

北部晓烟湖轻度假区、南部耕读田园片区作为古镇的拓展区,将体现新的耕学文化和农耕体验方式,是召稼楼成为轻度假目的地的必要功能补充。

■ 项目效果图(沈杜公路)

基于独特的区位环境和特点,召稼楼将依托古镇景区,在农学精神、农耕文化、古镇经营理念等方面实现传承、引领和创新,致力打造上海第一个国际化的耕学文化旅游地标,带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地。

■ 晓烟湖效果图

改造工作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区重大项目,占地约28.63公顷(约429.5亩),改造范围东至规划稼耕路,南至姚家浜,西至汇驰路,北至规划晓烟湖。


■ 召稼楼改造项目控规图

目前,整体工作按照月度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中。

项目的整体动迁进度与开发计划相匹配,保障地块的如期出让。目前签约的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上的原住户已全部入住崭新的动迁安置房。

截至9月初,两幅住宅地块已完成净地,将于近期出让,其余地块正处于征地环节,有序推进中。

市政道路方面,首批瑞稼路、稼耕路、宁俭路、涔湖路四条道路已列入闵行区重大项目,已进入可研评审阶段,预计明年初启动建设。

■ 项目效果图(梅月居路)

水系建设方面,宁俭河等河道整治工程(召楼水系一期)已取得立项批复。绿化、文化展示中心、社区生活中心等公建配套也已启动前期功能定位研究,正在进行方案优化。

■ 项目效果图(瑞稼路)

召楼项目对应的安置现房房源充足,可确保动迁百姓签约即可现房入住,临近地铁车站的10-13、14地块均已竣工交付。

目前唯一的期房12-02安置房地块已完成土地出让,开发商正在办理开工前期手续,近期即将开工建设,预计两年后交付。

■ 项目效果图(梅月居路)

“暂别”只为“焕新”。

未来的召稼楼改造完成后,将脱胎换骨而不失古镇魅力和温度,以更加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水乡韵味贴合现代需求,以对城乡空间布局、新建建筑和保留建筑关系的精准统筹,成为古镇改造“大考”中独具特色、一眼可识的“出彩者”。

素材及图片提供丨浦小江
作者:徐斌忠
编辑:徐斌忠
来源:周到
图片来源:浦江镇